【转载】文化建设以绩效为中心,还是去绩效化?

声明:本站鼓励原创行为,本文因为转载众多没找到原作者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  

导 读:文化温暖感性,绩效质感理性,看似格格不入,然而共同的使命揭示了两者的辩证关系。选择合适的情境,实现二者有机融合,则文化以绩效而鲜活具体,绩效以文化而豁达人性。

化是企业的灵魂,它根植于员工内心自觉,外化为员工笃实践行,最终表现为独特的企业风格。文化建设重在文化落地。华为高级顾问吴春波教授撰文指出,企业文化要想落地,应以绩效为抓手,构建以绩效为中心的文化,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、GE的追求完美,正是其绩效文化支撑了企业的成功,“任何脱离绩效的企业文化都是假文化”。

这一观点遭到同为华为高级顾问的施炜先生的强烈反对,“以绩效为中心的文化,勾勒出的是残缺的人性画面,加剧股东化立场,漠视相关群体利益,忽略长远,产生隧道视野”,他认为,文化是一种选择,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应致力于“去绩效化”,回归到文化的核心价值——使命、权利和适应。那么,企业文化建设到底是以绩效为中心还是去绩效化呢?

1文化与绩效的辩证关系

一堆摆放在纸板上杂乱无序的铁屑突然自发地形成规则的图案,其背后的秘密是纸板下面的磁场在发挥作用。磁场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场,看不见摸不着,影响力却无处不在。

企业文化同样如此,它如同萦绕在企业内部的磁场,蕴含着丰富的组织能量,直通员工心灵,叩击员工心弦。所谓“士为知己者用”,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员工发自内心地完成工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。

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,绩效管理就是要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,而绩效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使工作富有成效性、员工富有成就感。

由此可以看出,文化温暖感性,绩效质感理性,看似格格不入,然而两者背后的共同使命,恰恰揭示了它们的辩证统一关系。

但是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,企业往往难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,导致“文而不化”与“化而不文”两种错位格局。

其一:

“文而不化”——缺少落地抓手导致文化虚无化

文而不化是指,企业文化建设脱离绩效而滞留在理念层面,其内涵表达要么宏大叙事,面面俱到;要么佶屈聱牙,故作高深;要么空洞无物,充斥正确的废话,就像一幢看似美丽但朦胧的空中楼阁,华而不实。

去绩效的企业文化缺乏落地抓手,无法发挥它在凝聚人心和塑造员工价值观上的应有功能;同时,员工也难以将这些虚化的表达内化为坚实的行动力,企业文化最终沦为无意义的口号、无激励的条幅和无约束的员工手册。

其二:

“化而不文”——过度实用主义导致文化媚俗化

化而不文是指,企业文化建设以绩效为中心展开,员工的行为举止被纳入绩效考核范畴,相应的薪酬激励、职位晋升也严格以绩效为依据,导致文化硬着陆,看似由虚变实,实质上取媚实际、迎合实用,致使文化失文脉而无魂,沦为媚俗化甚至低俗化的工具,拉低企业品位和格局。

艾尔菲 · 科恩在《奖励的惩罚》一书中指出,让员工工作富有成效并有获得感,是一个复杂的育人工程,需要凝结大量的时间、精力、心血、耐心和管理技巧,才能春风化雨,直通员工心灵。

但是企业最惯常的做法是用绩效激励来替代这种投入,因为这里隐含一个假设:就像资本市场上的股指一样,绩效激励能够充分吸收供求双方的信息(即组织要求与员工努力),重复有效地引出企业期待的行为,这也是高绩效文化盛行的根源。

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,绩效激励存在严重的副作用。

从某种程度上说,打着文化幌子的绩效激励,不过是一个隐形的牢笼而已。

置身其中,员工不得不顺着绩效指挥棒去揣摩组织意图,迎合同质化的绩效标准,从而扼杀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。

同时,固守以绩效为中心所诱发的利益角逐,一点点反噬文化,使得组织内部充满金钱的铜臭味与排他氛围,文化难以成为塑造个体自主创造和促进团队合作的隐性力量。

由此,这里存在一个绩效与文化的关系悖论:

文化建设不以绩效为中心,难以落地,文而不化,成为空中楼阁;以绩效为中心,金钱腐蚀,化而不文,偏离文化本源。悖论的背后,实际上折射出我们对企业文化建构缺乏情境化分析。

2企业文化建构的情境化分析

成就标准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辨识维度。超越自我还是赶超他人,不仅对员工的绩效有着不同影响,而且由此塑造出不同的企业文化气质。结合任务的规范性程度,我们可以区分四种不同情境下的文化模式,以具体分析文化建设是以绩效为中心还是去绩效化。具体如下图所示。


执行型文化:文化建设以结果绩效为中心

这种文化一般存在于任务规范性高和以表现为导向的组织中,例如代工型企业或传统企业。

任务规范性高,意味着工作遵循较为固定的流程,对创新的要求不高,而执行能力、创收能力、取胜意识等因素在企业价值增值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因而保证这些因素的活跃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。

表现导向型企业的成就标准是超越他人,藉此激活员工的争先意识和竞争状态。任务的规范性高,意味着清晰的目标、可视化的量化指标可以成为显示员工绩效的指示剂。

如果企业文化以结果绩效为中心,那么在创先争优的成就标准牵引下,企业对结果的重视会激发员工的好胜心,他们乐于接受挑战,并且尽力比同事做得更好来证明自己,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执行力。

因此,以结果为中心的文化又可以称作执行型文化。这种文化将职场打造成员工展示自我能力的竞技场,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出“百舸争流千帆竞”的奋发气象。

中国平安以“领先”为核心价值观,是典型的以结果绩效为中心的文化。其企业战略和计划的制定以领先为核心目标;人才配置以是否领先于行业为准则;绩效考核以是否达到领先为核心标准;薪酬设计以激励领先者为导向。

这种文化塑造出的“创先争优”氛围,渗透于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,保证员工能够聚焦清晰而具体的目标,大大提升执行力,从而在成就个人价值的同时保证了中国平安的行业领先地位

匠气型文化:文化建设以过程绩效为中心

这种文化一般存在于任务规范性高和强调自我超越的组织类型中,例如高端产品加工行业或先进制造企业。

与赶超他人不同的是,在超越自我的成就标准下,员工追求自身能力的改进与提升。

超越任务要求而自发地产生精通任务的内在兴趣,是他们工作的动力来源。面对规范性高的工作,尽管不需要大开大合地鼎新革旧,但力求卓越的员工不放过进程中每一个细节,对每步工序都凝神聚力、精益求精,将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,于细节之处彰显特色,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。

显然,近乎完美的产品品质蕴含的长期利益短期内难以见效,需要经过一个较长过程的匠气涵濡和细致打磨,因而企业文化建设宜以过程绩效为中心,而非以结果绩效为中心。

日本丰田公司以关注现场为核心价值,对生产过程中的人、设备、技术、物料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规范、测量和指导。员工的价值不再由流水线末端的产品数量来衡量,他们得到艺术家一样的尊重。

在丰田车间,常常可以看到花甲之年的老技师,在特殊灯光的帮助下用双手和专用海绵反复打磨车身侧面,一道镜面抛光工艺流程就要耗上一个技师的大半生时间,但也正是这种文化孕育出的工匠精神,成就了丰田汽车的经久不衰。

创新型文化:文化建设不宜以绩效为中心

这种文化一般存在于任务规范性低和强调自我超越的组织类型中,例如创新型组织或高科技企业。

工作规范性低,意味着任务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与创造契机,因此,员工的创新能力、自主权利、长远眼光、团队合作等难以精确量化的因素在企业价值增值中发挥重要作用,保证这些因素的活跃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。

在苹果公司早期,乔布斯与他的麦金塔团队信奉“以自己的规则”行事,这是一种去中心化、去绩效化带有原始部落色彩的文化形态。

乔布斯的领导力不是来自权力,而是靠“扭曲现实的气场”——“骇人的眼神、如簧的巧舌以及扭曲事实以达到目标的迫切愿望”。正是这样的文化环境,他们开发出人类历史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Mac。

1985年,因理念不同,乔布斯被股东们逐出苹果,时任CEO斯卡利用绩效文化取代了部落式文化。绩效文化带来的无形高压破坏了苹果公司原有的自由豁达的氛围。经过短暂辉煌后,苹果公司开始走下坡路。

十二年后乔布斯再次出山,首要的动作便是苹果公司文化去绩效化,为此他将原董事会成员全部清洗出局。

权变型文化:文化建设以行为绩效为中心

这是最常见也是最难驾驭的一种文化形态,一般存在于有创新要求(任务规范性低)而又采取赶超战略(强调表现导向)的企业中。

正常情况下,任务规范性低与强调赶超的表现导向兼容性低,因此要审慎规划文化建设。

在这种情形下,文化建设究竟以绩效为中心还是去绩效化,需要考虑表现导向所激发员工的两种行为范式,权变地选择文化抓手。

一种是进取型行为范式,即渴望正面评价,力争比别人强;一种是回避型行为范式,即避免负面评价,不能比别人差。

对于前者,文化建设应去绩效化或低绩效化,建立鼓励自主发展、相对宽松的绩效文化氛围。无疑,这等同于为员工吹响了积极进取的先锋号,在一定程度上,推动他们积极投身到具有挑战性的创造进程中。

对于后者,如果没有高强度的文化倒逼,他们往往会选择最安全的路径完成工作。而以高绩效为中心的文化所牵引出的组织规范和刚性规定,有助于启动这部分员工内心的威胁性感知,引导他们把精力和心理资源聚焦在组织目标要求上,而不是解读内心对失败和负面评价的恐惧,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地完成工作。

不难看出,在任务规范性低与超越他人的情境下,绩效强度对员工的影响有差异,我们应根据由此牵引出的行为(进取还是回避)权变地采取绩效导向,才能有效地促进文化落地。

总之,绩效与文化若完美结合,则文化因绩效而鲜活具体,绩效因文化而温暖人性。若错位结合,去绩效则缺抓手而难以内化;以绩效为中心则失文脉而无魂。

在这个拥抱自主独立、拒绝循规蹈矩的时代,对文化建构进行情境化设计,引导文化从绩效导向到文化自觉,在高绩效中培育使命感,既能做到文化落地避免文化迷航,又能实现对绩效控制的灵活驾驭,让文化重绽人性的光辉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打赏
海报
【转载】文化建设以绩效为中心,还是去绩效化?
声明:本站鼓励原创行为,本文因为转载众多没找到原作者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   导 读:文化温暖感性,绩效质感理性,看似格格不入,然而……
<<上一篇
下一篇>>